贵州绿茶:那抹看得见的绿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贵州绿茶:那抹看得见的绿

2022年6月15日,第十四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隆重开幕以来,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没有因疫情影响停止脚步,纷纷前来感受贵州绿茶那看得见的商机,看得见的希望……

贵州绿茶,如同一块被拭去灰尘的古老翡翠,闪耀着自然温润的光芒,呈现的不仅仅是茶园面积之绿,品质之绿、生态之绿、文化之绿,更是贵州人敢闯、敢干,不甘落后的发展底气。

第14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暨招商引资大会(动静新闻供图)

绿是希望

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,山高谷深、沟壑纵横,境内92.5%的地区是山地。受限于地形地势,贵州种植的很多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,好的不多、多的不好,样样都有、样样都不成规模,究竟该选择种植什么项目比较稳妥,一直是贵州人反复追问和探索的选择之路。直到2006年,在不断的争论和科学的论证中,贵州人惊奇地发现,并不娇贵的茶树,若要品质上乘,对环境十分严苛,喜光怕晒,喜暖怕寒,喜酸怕碱,喜湿怕涝,而在贵州,全部具备了茶树生长的必备天然条件。人们猛然间醒悟,这是上天赐予贵州的“金不换”。于是,贵州人确定了这条绿色的希望之路,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,在连绵不断的山中,贵州人植下了一株株茶树,也在山山岭岭间植下了梦想和希望。

贵州连绵起伏的茶山

绿是茶山

贵州是茶的国度,也是山的国度。贵州山水雄奇秀丽,文化丰富多彩,不乏名山,也不缺少名茶,700万亩的生态茶园,分布在连绵不断的山中。早在10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赞誉为“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”的高贵品质。位于黔西南的云头大山是茶树认祖归宗的源头大山,迄今为止世界唯一一颗164万年前茶籽化石的历史再现,昭示着黔茶的悠远绵长;湄潭象山,中国现代茶科技的圣山,当代茶业的现代化开端从这里一路奔腾出发;海拔2274米的香炉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工种植茶园之一;位于佛顶山下的石阡苔茶因含钾天下闻名,喝天下钾茶,泡甲天下温泉,不想长寿都不行;贵阳久安的九龙山是古茶树汇集之山,连片上千年的5万株古茶树群蔚为壮观;贵定的鸟王山,有史为书、有碑为证的贡茶之山;安顺黔中腹地朵贝山,由于大叶小叶叶叶有,乔木灌木木木兴,绿茶紫茶茶茶好,做出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特色小种茶;梵净山,禅茶一体的世界双遗产,山下有绿茶红茶比肩,更有抹茶冠五洲。这里有世界茶叶品牌巨头“立顿”的基地,中国最大的抹茶生产线,引领了未来方向。还有一座山不得不说的是黔南的螺蛳壳山,这里是“都匀毛尖”的出生地,不仅获得巴拿马金奖,还因受到伟人的青睐并命名而誉满全球。可以说,贵州名山万万千,山山岭岭产好茶。

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小茶海 (张元 摄影)

绿是愿景

700万亩茶园连成的风景线,让贵州在守住中国茶园面积全国第一方阵的同时,守住了希望。“黔中桃李可寻芳,摘茶人自忙……”,春天里黔中桃花时节,正是人们采茶时间,900多年前,大诗人黄庭坚描写贵州春茶的采茶场景,今天在贵州的每座茶山,从春天到秋天,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每一年的春天都是从茶山开始的,诗情画意,激发着众多茶商、游客对贵州的兴趣。云雾深处,400多万农民以茶为生,因茶致富,织就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,也织就了农耕文明与现实生活的百感交集。无论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不论在黔西南的云头大山,还是在凤冈的仙人岭,不论是贵阳的九龙山,还是在黔南的螺蛳壳山……茶山上,茶垄间,悠悠茶歌传扬,传唱的是茶叶变“金叶”的好日子,每天200-300元的采茶收入,打破了“神仙难过二三月”的魔咒,实现了“茶农好过二三月”的愿景。

2022年双手采茶技能竞赛

绿是茶事

走出大山,到北京去、上海去、深圳去、到国际市场去……找市场,寻商机,谈合作。2007年开始,一场“贵州绿茶·秀甲天下”的万人品茗活动在贵阳地标甲秀楼举行,来自全省茶叶产区的政府官员,企业齐聚一堂,商讨走出去的战略与路径。自此,贵州开启了在省内外大规模“摆摊设点”的万人品茗活动。从甲秀楼起步,在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、广州芳村、深圳东门步行街、宁夏银川光亮广场等城市地标拉开,风雨无阻,砥砺前行。紧接着,斗茶赛、茶博会、茶艺大赛、冲泡大赛、茶业经济年会等等茶事活动此起彼伏,众志成城,把贵州绿茶铸成“贵州绿茶”品牌,使中国绿茶“金三角”由江浙皖转移到以贵州为中心的武陵山区。贵州茶叶远销美国、日本、欧洲、俄罗斯、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。从名不见经传到“全球共享”,是时间和人力的累积,是一场茶事活动的结束接着另一场茶事活动的开始。“多投茶、高水温、快出汤、不洗茶,茶水分离”的“贵州冲泡”,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。无数次试炼和品味之后总结出的贵州冲泡,以最好的方式表达了贵州绿茶的“嫩、香、鲜、浓、醇”的独特品质,更是掀起了一场新的茶文化运动。

贵州绿茶第十三届全民冲泡大赛(程丹 摄影)

绿是守望

回望贵州茶产业发展之路,会看到一个个守望者和坚守者。他们中有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,数十年来,为黔茶出山倾情投入,用感召力、行动力和决策力不断书写着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;他们是科学家,学者,用一片片茶叶不断深化和拓展着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助力黔茶高质量发展;他们是企业家,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市场变化中建渠道,拓市场;还有热爱这片土地的一大批茶农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一生守望茶园,精心耕作。大海是由水滴组成的,贵州茶产业的天空是茶人、茶企、茶叶从业者的任劳任怨和日复一日的坚守成就的。坚持和守望,是各级党政领导的倾心护航;是“以虫治虫、以草抑草”,集物理防控、生物防控为一体的绿色防控;是茶农、茶企庄严宣誓“宁要草不要草甘膦”的誓言;是黔茶系列新品种的竞相研发;是千万次采摘的“金手指”上的老茧……10余年来,贵州的茶人秉承着这份朴实传统,不提空洞的茶文化口号,一有机会,他们就会双目炯炯地远眺中国茶产业群雄争锋的铁血谋略,再埋头专注于茶垄间,用泥土和汗水表达出贵州人在茶叶品质上的痴迷。对他们来说,让一切依顺于躬耕,市场终究会公平地回答一切。

茶农们正在辛勤劳作

绿是收获

静静耕耘,原本是最稀疏平常的,但这样的专注和平常,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,以至于短短数十余年间,我们眼前出现了贵州茶史上非常重要的几段跳跃:中国唯一一个禁用除草剂的省份;参照欧盟标准,把贵州茶园禁用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的基础上提高到了128种;在历次检查抽查中,贵州茶产品通过欧盟标准500余项指标检测,经农业农村部、省市场监管部门连续5年检测,其农残、重金属及理化指标合格率100%,成为名副其实的干净茶、安全茶、放心茶、健康茶;更让人惊叹的是茶叶企业从2007年的380家增长到2021年的5840家,其中一半以上是现代化、清洁化的大工厂;茶叶出口19.6亿元,一跃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的农产品,书写了中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的新高度。

收获的喜悦

绿是精神

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新的商业秩序让贵州茶面临价值重塑,在变局面前,贵州茶人不断反省、觉悟、行动、蜕变,愈加成熟、自信和奋发。从政府到民间,昂扬向上的精神弥漫在茶山、车间、市场和与茶有关的每一个细节,如山雾弥漫茶园。政府制定茶产业规划、激励机制,推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茶产业集聚;企业满怀斗志,市场活力、创新力、创造力一再被激发出来,以“贵州绿茶”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,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整合,立足省内市场、重点开拓省外市场、积极进军国际市场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贵州茶人依然不变的是坚持与守望的精神,做好了不变之中应万变的准备。

绿是未来

十年磨一剑……守望茶产业的一代人守住了寂寞,也守出了收获,更守出了希望,年轻的茶人走了过来——这样的薪火传承,让我们看到了未来。贵州特色、贵州风格、贵州气度不断推动的贵州茶产业跨越式发展,使贵州在中国茶的地理版图上站稳了脚跟。已步入国际舞台的“贵州绿茶”,持续讲好贵州绿茶的生态之绿,文化之绿,品质之绿……积跬步之势,践行“干净黔茶,全球共享”的未来。

如今,从省会贵阳出发,往贵州的任何一个方向行进,都能看到绵绵茶山。阳光与晨雾以最不可思议的线条把一亩亩茶园渲染,金黄和柔白都纯净得毫无斑驳。日夜的风,起伏的茶山,塑成波荡,成为极其曼妙又平缓的坡度,满眼皆是畅快,这是当下贵州无与伦比又随处可见的美景。南来北往的人们来贵州茶山寻景和寻诗,寻找机遇和发展,贵州人也在这片茶山间不断编织更大的未来与梦想。

来源:贵州茶香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